菩萨行证 5

第十三课 千部论师世亲菩萨


    「佛以一音演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」。佛陀入灭后,由于弟子对教法的体会、主张不一,佛教形成部派分裂局面,而有「小乘佛教」与「大乘佛教」的分歧。然而,所谓「法本一味,无二无别」,无论大、小乘佛教,皆源于佛陀教法,其中最能贯通大小乘佛教,将佛陀教法圆融阐述并加以弘传者,当首推享有「千部论师」之誉的世亲菩萨。
  世亲生于公元三二○至四○○年间,最初于「说一切有部」出家,曾因不信大乘佛教,而造论毁谤。后得其兄无著的善巧劝说而回小向大,转入大乘。后致力于瑜伽、唯识学说的弘扬,与无著并称为瑜伽行派的两大核心人物,共同举扬「有」义。
  世亲出身婆罗门,从小精通因明,思辩聪敏。出家后,因涉猎经量部思想,立志改善有部教义,并将学风保守的有部论书整理成六百颂文的《阿毗达磨俱舍论》,以评破《大毗婆沙论》。此举引起外道论师婆修罗多瞋嫉,怂恿有部著名学者众贤论师造《俱舍雹论》反驳,要求与世亲面决胜负。世亲得知,留书众贤说:「我昔造论破毗婆沙义,亦不将汝面共论决,汝今造论,何须呼我?有智之人自当知其是非。」众贤读罢书信,深有所悟,乃修书嘱弟子将信及所造论书转交世亲,代为悔过。世亲获信,感慨表示:「众贤论师,聪敏后进,理虽不足,辞乃有余,我今欲破众贤之论,若指诸掌;顾以垂终之托,重其知难之辞,苟缘大义,存其宿志,况乎此论,发明我宗。」遂改题为《顺正理论》。世亲非但未著论驳斥,反将众贤《俱舍雹论》改题为《顺正理论》,流传于世,足见世亲为人之宽弘慈悲。 
  世亲著作丰富,早学小乘时,即撰五百部著作,改宗大乘后,又造五百论书,世人乃尊以「千部论师」。其中小乘论典以《俱舍论》为代表作,此部论书体系严谨,论旨明彻,乃了解部派及大乘佛教基本思想精华作品,自古以来即被视为重要的佛教教科书,甚至被誉为「聪明论」。大乘论书则以《摄大乘论》、《唯识二十颂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、《十地论》、《庄严论释》等最为精要。对于大乘经典,如《华严》、《涅槃》、《法华》、《般若》、《维摩》、《胜鬘》等,也留下大量的论释。世亲庞大著述传至中土后,形成各宗派的思想源流,如依《十地经论》成立「地论宗」,依《净土论》成立「净土宗」,依《摄大乘论释》成立「摄论宗」,研究《俱舍论》而成立「俱舍宗」,由玄奘翻译的《成唯识论》而成立「法相宗」等。世亲的千部论典,令佛教开宗立派,百花争放,绽放异彩。  
  佛门有云:「唯识三年,俱舍八年。」这意思是说若欲理解世亲思想,需花费十年或更长时间。世亲是印度佛教最盛时期的伟大学者,一生以笔代剑,折伏群魔,传播正法。相传世亲的亲教师觉亲大德曾被数论外道所辱,世亲便造《七十真实论》,攻破数论外道《僧佉论》,并获阿踰阇国王赏赐三洛沙金。世亲将赏金分成三分,兴建三寺。后来阿踰阇国婆罗秩底王皈依世亲为师,并令太子婆罗阿迭多从师受戒,王妃亦出家成为世亲弟子。太子即位后,母子同请世亲留于阿踰阇国接受供养。  
  此外,印度最著名的佛教学府「那烂陀大学」,也由于世亲得到笈多王朝两代国王的信任而扩大重建。当时大小乘学者云集,洋溢著佛教真理的芬芳,并刺激中观学派的重振,陆续出现佛护、清辨、师子光、智光等人才,再显龙树、提婆之光。  
  晚年,世亲作《唯识三十颂》,震撼印度唯识界,成为印度唯识思想史上最脍炙人口的一部论典,也成为后世研究唯识学的重要著作,影响后世唯识学者甚钜。世亲在八十岁时示寂于阿踰阇国。他与胞兄无著所开创的瑜伽行派,传入中国后,成为法相唯识宗,与龙树创立的中观学派并称为大乘佛教的两大学派。

 

第十四课 胜鬘夫人的十大受
 

  胜鬘夫人是佛教的模范优婆夷,也是一位典范信女。她是波斯匿王和末利王后唯一的掌上明珠,也是阿踰阇国友称王的妃子。因受父母薰陶,皈信佛法。然而其弟琉璃太子,却因心怀释迦族的仇恨,兴兵挞伐迦毗罗卫国,大灭释迦族人。如此「一树花开有两般」的因缘,实难意料。
  「胜鬘」之名,是由于波斯匿王没有子嗣,祈求得女,全国欢喜,供献宝花珍饰而得。含义有二:一言形胜,美貌绝轮,花色不如;二言德胜,聪慧利根,通敏易悟。其胜过世间宝物,故名为「胜鬘」。
  胜鬘夫人皈信佛陀后,对佛陀的敬礼赞歎,无以复加,并影响阿踰阇国友称王皈信佛教,二人共同以佛法教化人民,尤其重视儿童教育,凡是七岁以上儿童,定期召集进宫,授予教育,实是今日「儿童班」、「星期学校」、「童子军」的先驱。胜鬘夫人也非常重视妇女福利,教导妇女要注重胎教、相夫教子,尤其鼓励妇女将家庭建设成为一座乐园。
  一次,波斯匿王致函胜鬘回到舍卫国听闻佛陀说法。佛陀赞歎胜鬘对佛法的虔诚、信心,并授记胜鬘于二万阿僧只劫后当得作佛,号「普光如来」。由此可知胜鬘在佛法的修证上,已达七地或八地的菩萨之位了。
  佛陀曾在舍卫国只园精舍宣说《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》,经中记载胜鬘夫人宣誓受持「十大受」,亦即「十大戒」、「十大弘誓」:
  佛陀!从今日起,一直到我证得菩提,对于我所受的戒律,我绝对不再生起毁犯的心。 
  佛陀!从今日起,一直到我证得菩提,对于一切尊长,我绝对不再生起一点轻慢的心。  
  佛陀!从今日起,一直到我证得菩提,对于一切众生,我绝对不再生起一点瞋恚的心。  
  佛陀!从今日起,一直到我证得菩提,对于他人福乐、美貌以及资生物品,我绝对不再生起嫉妒的心。  
  佛陀!从今日起,一直到我证得菩提,对于我所有一切、所知一切,都愿布施,有人来求,我绝对没有悭吝不舍的心。  
  佛陀!从今日起,一直到我证得菩提,我不为自己受蓄财物,凡所有一切,都是为了成就贫苦的众生。  
  佛陀!从今日起,一直到我证得菩提,不为自己而行四摄法,为了一切众生,我要以无爱染心,无厌足心,无罣碍心,摄受众生。  
  佛陀!从今日起,一直到我证得菩提,若是见到孤独、幽系、疾病、困苦的众生,我一定要设法以义饶益,令他们脱离苦难,我心才安。  
  佛陀!从今日起,一直到我证得菩提,若是见到一切损人利己的人事,我必维护正义,对这些众生,应折伏者而折伏之,应摄受者而摄受之。  
  佛陀!从今日起,一直到我证得菩提,我愿摄受正法,终不忘失。  
  此「十大受」与「三聚净戒」关系密切,前五者同于「摄律仪戒」,第六至第九为「饶益有情戒」,第十则是「摄善法戒」。除此十大弘誓外,胜鬘夫人又发了三大愿:第一、愿持正法的真义;第二、愿传正法于天下;第三、愿护正法于不坠。  
  此经具有强烈的思辩组织和周全的理论基础,其宏广的修证内容和精湛的义理构思,可与《大宝积经》中的《妙慧童女经》相互媲美。  
  《胜鬘经》在印度和中国佛教史上,皆占有重要地位,被佛教学者视为「如来藏缘起论」代表作。本经亦具有承上启下作用,即上承《法华经》「三乘方便、一乘真实」,和《华严经》「净心妙有」思想,巧妙地结合此二部经的精神;下启瑜伽行派《解深密经》阿赖耶识缘起论,对如来藏「在缠中」的论述,促使《解深密经》重视阿赖耶识开展杂染世界的研讨。  
  这位有「七觉妙鬘」之德的胜鬘夫人,她修一乘行,弘一乘教,是以功德鬘庄严一乘的佛果。我们不禁要赞歎伟大的信女「胜鬘菩萨」!

 

第十五课 《维摩经》与维摩
 

  在佛教里,有一部文辞流丽,深具文学价值的《维摩经》,经中的主角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——维摩居士。  
  维摩居士「宿植德本,久成佛道」,名号为「金粟如来」,示现应化安居在毗舍离大城,有人称他为「净名居士」、「无垢称」、「毗摩罗诘」等。他是一位「虽为白衣,奉持沙门清净戒律;虽处居家,不著三界;示有妻子,常修梵行」的居士。他以居士的身相,现不可思议的神通,说不可思议的妙法,并呵斥小乘人行为似焦芽败种,指导诸大菩萨入不二法门,乃至教示善男信女修学佛道,「直下承担」菩萨教法。  
  《维摩经》的传译,对中国的文学、哲学影响甚钜,而维摩居士也成为僧俗及各学派、教派赞歎的对象。如僧肇大师因阅读《维摩经》而发心出家;东晋殷浩以《维摩经》为日课;甚至世间的学者、儒士也深受《维摩经》影响,如谢灵运、白居易、苏东坡等人的行止、文风,皆以维摩居士为模范,王维更以维摩自居,将字号改为「摩诘」,为人所称道。  
  维摩居士鼓励菩萨们必须「不尽有为,不住无为」,亦即「入生死而无所畏,于诸荣辱,心无忧苦」的「不尽有为」,「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,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」的「不住无为」。  
  《维摩经》是一部「弹偏斥小」、「歎大褒圆」、「耻小慕大」、「回小向大」的佛典,共有十四品,每一品皆详述菩萨和罗汉彼此间的优美趣事。如维摩居士以生病为缘,广为大众说法;诸罗汉、菩萨自觉对佛法体证不够,拒往探病;天女散花,揭示男女无定相,破除二乘人对法的执著;在维摩丈室中,诸罗汉、菩萨们无有坐处,维摩大显神通,向灯王佛遥借宝座,宣扬大乘佛教广狭兼容,芥子纳须弥的解脱法门;与文殊菩萨畅论不二法门,文殊言:「于一切法,无言无说,无示无识,离诸问答,是为入不二法门。」维摩以默然回应,令文殊不禁歎道:「善哉!善哉!乃至无有文字语言,是真入不二法门。」
  综观全经,说明男女没有定相,时间没有定准,大小没有定型,妄心没有定念,世间一切都是相对的差别,必须要契入真心,净土才能现前。此一净土,完全是一种关怀人间、注重利他济世的精神,这是所有大乘经典的依据,即所谓「以出世的思想,作入世的事业」。
  《维摩经》提倡菩萨净土,此一净土为「唯心净土」,如经中说:「若菩萨欲得净土,当净其心,随其心净,则国土净。」此「唯心净土」,其实就是「人间净土」。维摩居士将佛法与生活结合在一起,在生活中奉行佛法,在佛法中建设净土。此种以佛法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是:
   1.以般若智慧为学人的慈母。
   2.以具足方便为学人的严父。
   3.以禅悦法喜为学人的妻妇。 
   4.以柔顺慈悲为学人的女儿。

   5.以诚实善行为学人的男儿。 
   6.以各种道品为学人的知识。
   7.以六度万行为学人的法侣。 
   8.以清净甘露为学人的饮食。 
   9.以解脱妙味为学人的讲堂。

   10.以庄严相好为学人的身体。
   11.以惭愧修持为学人的衣服。
   12.以身心健康为学人的花鬘。
   13.以毕竟空寂为学人的家庭。
   14.以总持佛意为学人的庭院。 
   15.以八种解脱为学人的浴池。

   16.以四种禅定为学人的床座。
   17.以五种神通为学人的象马。
   18.以大乘发心为学人的舟车。 
   19.以一心证道为学人的旅游。 
   20.以所有大众为学人的导师。 
   21.以烦恼尘劳为学人的弟子。 
   22.以四摄法门为学人的伎女。
   23.以歌咏法言为学人的音乐。
     24.以禅净修行为学人的娱乐。 
   25.以七种圣财为学人的宝物。 
   26.以教育后学为学人的利息。 
   27.以普皆回向为学人的大利。 
   28.以广发道心为学人的事业。  
   29.以一心不二为学人的安住。  
   30.以多闻善法为学人的觉音。  
  我们希望学习幽默风趣的老维摩,我们希望能够实践人间净土的四句偈:
  礼貌尊敬讲爱语,乐观满足生欢喜,
  明理和平多自由,慈悲包容庆安全。


兴国禅寺地址:济南市经十一路18号千佛山风景名胜区内
客堂电话:0531—88684526 邮编:250014
崇明寺 地址 :济南市历下区县学街11号
客堂电话:0531—67888863 邮编:250011
Copyright 2016-2020 兴国禅寺 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39254号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鲁(2022)0000065